美国SaaS公司如此成熟,中国市场与之相比差距在哪里(二)
时间:2021-12-23 14:13 作者:美克拉
相关标签:

差距二:理解PMF(Product Market Fit)

PMF的概念传入国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有时候还是会听到一些声音说,“某某公司只有1-2个销售,销售额怎么可能增长的上去”。但如果产品还没有找到满意的PMF,公司保持只有1-2个销售人员是很正常的事情,美国SaaS公司经常犯的错误,排名第一的就是“Going into Growth Mode Too Early”

我听到的来自美国SaaS公司最合理的PMF定义是:我们需要4- 5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客户,同样的产品功能,在同样的场景下,解决同样的客户痛点和同样的业务问题,如果能完成这样4-5个客户,就算找到了自己的PMF,剩下的就是将这样的场景和痛点进行复制了。

差距三:时间的积淀

为什么SaaS在美国已经成为一门科学,原因特别简单,因为美国有大量的SaaS公司是在2011年以前,甚至2008年以前成立的,经过这些年的市场验证,其中死掉的,活下来的,活的比较好的,活的特别好的,都有很多。

SaaS从业者们从中亲身经历过,或者看到过无数的案例,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,就发生在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和市场中,自然可以总结出很多属于自己市场的规律和公式,所以美国SaaS公司可以把经验总结的那么细致,比如:在不同的阶段,应该招聘什么工作背景的Sales,都是一套完整的逻辑。

反观国内,2011年成立的SaaS公司就算是年纪不小的了。我们还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案例来总结属于我们中国市场的规律,但可以肯定的是,照搬美国市场的规律和公式显然是不够有说服力的,因为中国的小企业平均寿命比美国短了很多,企业的付费意愿,对于免费的热衷程度,也跟美国企业有很大差别,中国还有钉钉和微信这两个庞然大物。当然,中国市场没有微软,Oracle,Salesforce,SAP这类企业服务巨头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。

差距四:对于销售的理解,以及相关工具的运用

我们KuickDeal是做销售加速工具的,所以特别关注各行业的销售逻辑,尤其是Inside Sales Team。在美国我们发现,电话销售team使用的工具和系统确实比国内要领先很多,比如我们都知道,如何傻瓜化和标准化电话销售人员的销售过程,从而让电销team更加容易规模化,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,而在美国就有这样的产品,让销售人员不需要动脑子思考我该给哪位客户打电话。

销售每天上班只需要点击“开始工作”,系统就会根据leader之前设定的偏好,自动跳出销售应该跟进的客户,旁边还给出了跟进理由,比如“这位客户3天前你给他打过电话,也发过邮件介绍,20分钟前他访问了你的公司网站,所以你现在应该给他追一个电话”,销售人员结束了一个客户跟进之后,只需要点击“下一个客户”,系统就会自动跳出下一个应该跟进的客户,下一个客户的跟进理由可能是“上周五你们约好了今天下午的产品demo,现在距离预约时间还有1小时,你需要给客户的对接人去个电话,确认本次demo的相关参与人1小时后是否都能按时参与,是否还有任何准备工作没有完成”,运用类似工具已经成了美国很多Inside Sales Team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。

除了工具的使用之外,美国的电销team也非常注意尽量不去打带有骚扰性质的电话。据说美国也有过骚扰电话泛滥的年代,但随着意识的提升,社会整体商业效率的提升,人们越来越注重销售与客户之间的互相尊重。

企业会花钱使用最新的AI类产品去解析销售的通话录音,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优化销售话术及销售过程,通过专业度和优质的服务来打动客户,但并不会盲目的花钱雇佣足够多的人,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去打电话骚扰客户。

反观国内,为了提高电话接通率,甚至有系统自动反复呼叫,直到客户接电话为止的解决方案。采用这类方案的客户们,无论是教育,金融,还是保险,短期内可能是可以获得一些收益,在竞争中可能也会占一些便宜,但长期来看,对整体行业的市场规模,口碑,客户信任度还是有所伤害的。

美克拉,美业saas,连锁美容院管理系统


24小时咨询
4008-520-030
微信二维码